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广西日报 王春楠 罗春雄 秦雯     2018-09-26 16:24     浏览:33090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思想领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生动的理论宣讲、有效的舆论引导、丰富的文化活动……广西各级党委(党组)和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以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结合广西实际,扎实做好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踩准步、跟上点、搭上车,内塑精神、外树形象,为推进富民兴桂各项事业、奋力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提供了更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再学习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感恩奋进,真抓实干。”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求是》杂志署名文章指出,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八桂大地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举旗铸魂  汇聚奋进新时代磅礴力量

知之深,爱之切。

2015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高屋建瓴地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为广西发展擘画蓝图,廓清思路……

嘱托,声声关情;关切,念念于心;前行,步步坚定。一股“大学习”的热潮持续兴起,澎湃席卷全区:

学向高处提升。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14年,我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在中宣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学向广处拓展。面向“关键少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业、进农村、进基层、进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等基层一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学向实处用力。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撰写论文、参与研讨,提升广西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实效。今年5月31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南宁召开,140位与会专家代表围绕10个议题深入探讨;

学向深处探索。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卷作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广西日报理论版、《当代广西》、《领导月读》、广西电台《说事论理》、广西电视台《凡事说理》等一批理论大众化宣传栏目节目刊物影响力日益扩大。

共识,在学中达成;信心,在学中增强;方向,在学中明晰。

 

守土尽责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核心凝聚力量,理论指引方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

广西各级党委(党组)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全区主流媒体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扛在肩上,全方位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积极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目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和广西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广西“广电云”)均已正式上线运行,成为辐射东盟、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2017年,广西日报“党报融合传播力”在全国367家党报中排名前列。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广西各级党委(党组)依法管网治网,增强公信力,提升引导力,抢占话语权,牢牢占据意识形态和舆论高地,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环境,让网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面对面”地与网民交朋友,“键对键”地倾听网民的意见,用网言网语回应民生关切、解疑释惑……今年5月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致信人民网网友,并希望广大网民朋友继续关注广西、关心广西、支持广西,真诚欢迎更多网民朋友加入广西的“朋友圈”,为富民兴桂事业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凝心聚力  唱响主旋律和壮大正能量

汇民意、集民智、聚民心。

“山歌伴随铜鼓响,歌树种在将军乡;东兰是块红土地,拔哥精神永弘扬!”在位于东兰县的“山歌讲习所”内,这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受到了群众的热情回应。

今年以来,我区在总结百色讲习所、崇左大榕树课堂等理论大众化品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推动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市、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今年5月14日,全区首个新时代讲习所在靖西市新靖镇鹅泉村创立,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各种实用知识技能培训。随后,全区各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建新时代讲习所、亮点纷呈。

目前,全区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已达1.1万多所,开展讲习活动9000多场次,受众87万多人次,让讲与听心心相印。

新的思想唯有被更多人掌握,才能迸发更强大的力量。为实现党的“好声音”基层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组织开展11次大规模集中宣讲活动,让特色宣讲品牌浸润基层,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区还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融入”“五进”活动,每年开展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提升了全区各族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区各地主动作为,充分发挥109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13个“国旗工程”点作用,加强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成风化人  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欲立事,先立人;欲立人,先立德。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言传身教,最能塑造青少年的精神品质、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他们行为习惯与人生选择。对此,我区着力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累计超过7000万人次参与。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653个,农村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和阵地,把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着力提升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挖掘、培养、储备了一批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挥领军作用的人才。目前,广西有17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总数达到107人。

大力培养基层宣传思想文化人才,推动在全区行政村(社区)配备公共文化专管员,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服务。

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也是有形的正能量。莫振高、骆春伟、黄永腾、杨科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17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04人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道德模范,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标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团体)300多家,注册志愿者超过200万人,打造出“雷锋超市”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推出315个自治区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其中26个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一座座散发光亮的灯塔,照亮了八桂儿女的心田,也引领着全区群众在新时代自觉地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兴文载道  谱写共筑中国梦时代乐章

文可润心,亦可植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的通知》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回应时代呼唤、人民期盼。

文化惠民煦风和畅。我区在全国率先建成五级贯通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全区建成115个公共图书馆、124个文化馆、251个博物馆并全部免费开放。全区建成1万多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万多个农家书屋实现全区行政村全覆盖;“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惠民活动每年送戏千余场,把党的声音传遍八桂大地。

文脉传承守正开新。广西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致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每年一次的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和艺术作品展,以及“我邀明月颂中华”、南宁“民歌湖百姓大舞台”、柳州“鱼峰歌圩”、桂林“百姓大舞台”、北海“魅力北部湾”、梧州“粤剧节”等文化品牌活动常办常新。

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全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家,推动39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靖西绣球、钦州坭兴陶、北海珍珠、凭祥红木等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优秀作品创作再获佳绩。美丽广西的崭新变化和壮乡人民的鲜活生活,成为广西文艺创作丰厚的宝藏沃土。讲述百姓故事、讴歌时代英雄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赤子丹心》《花山》《桂花雨》《冯子材》等一批“桂风壮韵”作品登上全国舞台;电影《夜莺》获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作品;《母亲的岛》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我爱大自然》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等文艺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增强。

文化空间日益清朗。从2015年开始,我区连续四年举办广西网络文化节,成立广西网络文化协会,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推动互联网释放最大正能量。

 

精准施策  讲好故事让世界“读懂”广西

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

我区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传播优势,主动服务我国周边外交战略,致力在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广西。

近年来,广西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策划,借力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境外媒体平台,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兴产业亮点纷呈、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连战连捷、民生画卷徐徐铺展、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新广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平果县的火龙果、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梯田美景成为名副其实的霸屏“网红”——国家级主流媒体密集聚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更是进行现场直播。

增强国际话语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主要新闻媒体纷纷通过境外建点设站形式,探索实施境外“本土化”传播。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境外媒体合办《中国剧场》《中国动漫》等栏目,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作品在东盟落地,受到中央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广西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海上新丝路》电视专题片,被译成英、法、德等10国语言在境外推送,有效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软”吸引力。今年9月,广西日报首次联合海外23家媒体共同推出第15届东博会、峰会“海外专版”,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生动的现代广西。

形成国际化交流品牌。广西出版企业面向东盟等国家展销优秀图书近3万种,达成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合同的图书700多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获“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进步奖,有效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广西元素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我区高校纷纷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当前,广西正加快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唱响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民心相通的主旋律。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站在新起点,一首激昂热烈的交响乐正在八桂大地奏响,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激荡出历史最强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