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校企合作探索新工科建设路径
“一课双师”育工匠型人才
贺州学院是首批教育部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30所合作院校之一。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成为新工科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阵地。新工科主要针对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今年,贺州市成为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以新经济新业态作为发展目标。贺州学院新工科建设探索适逢其时,将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和贺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新工科人才。
“一课双师”各展特长
近日,记者在贺州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看到,这里除了教室还配有研究院工作站、VR仿真展示中心、教育大数据中心、虚拟演播中心等产教融合场所,就像一家高新企业的运营中心。
“我们建设了光传输、三网融合、云计算等5个实验室。课堂上使用行业最新的设备,相当于把通信运营商的机房搬到实验室。”该学院教师赖侦华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学院实行“一课双师”校企教师混编教学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各派一名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授课。这种互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共识、共享、共进。赖侦华是中兴公司2016年派驻到贺州学院执教的技术骨干。目前,该学院有10多名这样的中兴教师。
“校内教师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技能熟练,但行业应用型能力较弱。企业教师则具备较强的行业应用型经验,实践能力过硬,对岗位需求把握比较到位,但教学技能偏弱。”院长凌永发说,对此,该学院组织“一课双师”开展教学示范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弥补各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
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一课双师”校企教师混编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一个创新举措。近年来,贺州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寻求发展道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15年,贺州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共建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协议框架下成立“贺州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与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同建设。
2016年7月,校企双方共同投资近2000万元的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全面建成。
2017年12月,与北京华晟经世共同投入500万元,建成智慧学习工场。
在校企合作中,该院形成“八个共同、三位一体”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ICT行业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八个共同”即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施人才培养、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三位一体”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合为一体。
目前,该学院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协同育人项目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6项。在科研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项。学生多次在“互联网+”大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奖。
培育复合型工科人才
据凌永发介绍,该院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3个新工科专业,近3年来招生录取数逐年增加,平均就业率从95%增加到97%,近8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企业教师为学生开展职业素质和就业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面试技巧,了解就业市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中兴派驻的老师经常会给我们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行业动态需求,传授一些面试技巧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我的实习、就业单位都来源于他们给我提供的信息。”该学院毕业生周杰说。
新工科建设强调“交叉融合”,核心定位是“人才质量”,要求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培养不同类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未来,贺州学院将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推动新工科专业快速发展,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向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看齐,探索实施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体系、新方法。
(作者 骆 怡 实习生 陈安妮 通讯员 谢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