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代表谈东融】面向大湾区打造新经济增长极——市住建局副局长杨军平谈如何发展壮大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

贺州日报     2019-09-05 08:40     浏览:4503


个人简介:杨军平,男,汉族,1973年6月生,湖南宁远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博士学位,现任贺州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杨军平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

贺州是广西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是广西的“东大门”,也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的重要通道。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军平认为,作为自治区级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我市应当抢占先机,立足邻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全力东融。

杨军平介绍说,贺州正在筹建“贺州装配式建筑技术集成展示中心”“贺州市BIM+装配式建筑技术实验室”“装配式建筑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服务地方经济数据平台”等,这将不断提高全市的装配式建筑研发和建设水平。

如今,我市形成了“产业园区+产业基地+试点项目+实训基地+产业协会”发展新模式。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成效,在装配式建筑实施的比例和实施效果方面,都走在了全区前列。在2018年度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评价中,贺州被评为“优秀”。

成绩属于过去,杨军平认为,贺州装配式建筑项目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的同时,也存在部门协同效果不明显,部品部件生产标准化没有形成等问题。

“正视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加以解决。”这是杨军平提出的首个建议。他还说,科技的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应针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科研、设计、制造、安装、运维等)各个环节的瓶颈问题,开发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使装配式建筑成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产品科技含量。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及机制等要素的保障。杨军平认为,要畅通落实各项政策,使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要畅通金融、税收对装配式建筑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支持渠道;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及时向广大公众宣传装配式建筑在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方面的进展,宣传装配式建筑优质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使公众对装配式建筑有认同感。

EPC工程总承包制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杨军平建议推行BIM技术下装配式建筑产业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成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一体化。他说,BIM技术协同和集成的理念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思路高度融合,特别是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的作用和优势越显突出。借助BIM等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将各环节、各专业、各参与方的信息屏障打通,进而推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的实施和推广,实现我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贺州是我国花岗岩、钾钠长石和碳酸钙的主要生产基地。基于矿产和石材的资源优势,贺州具备形成以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体系为支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墙材、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产品的产业体系。杨军平认为,贺州应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有利条件,借助地域优势、政策支持优势,将装配式建筑发展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贺州特色的发展模式。

产业东融,是贺州全力东融的关键。装配式建筑产业作为贺州的“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是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杨军平建议,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东融”,即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调研,以“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溢出为导向,扶持现有重点装配式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构建面向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的区域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链,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示范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合作,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

(记者:欧阳利环 实习生:陈禹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