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覃邦余,男,壮族,1983年8月生,广西来宾人,2013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学博士。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先后在市市政管理局、市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局、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工作;2016年4月至今,在昭平县文竹镇人民政府工作。博士期间主要研究生物电化学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那么贺州的优势在哪里,该怎么样发挥好优势,推进贺州高质量发展呢?这是昭平县文竹镇镇长覃邦余在思索的问题。
2018年7月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生态是贺州最亮丽的名片,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华丽的底色;生态资源是贺州最好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生态优势是贺州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最明显的高端优势。
覃邦余认为,贺州应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既是我们贺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贺州实施“全力东融”战略,把贺州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的现实需要。
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总基调,那么,贺州该打好哪几张“牌”呢?
“关键应该抓住‘生态’这个特色优势,擦亮‘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城市名片,打响‘世界长寿市’‘住几天管用’等品牌,进一步提升世界长寿市——贺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覃邦余如是说道。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没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我们在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上应该以生态产业为主,解决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覃邦余建议,首先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做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的文章。
生态工业方面: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在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又要大力发展环保、循环型经济产业,推动企业间、园区内的上游企业的副产物或废料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材料,形成产业间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循环产业链。
生态农业方面: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对示范区不断提质扩面,做大做强八步蔬菜、平桂马蹄、钟山贡柑、富川脐橙、昭平茶叶等农产品品牌,形成优势农业产业格局,全力抓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建设,不断提升贺州特色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占有率和含金量。
生态旅游产业方面: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山水园林长寿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的目标,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着力推进黄姚文化与休闲度假区、南乡西溪森林温泉养生旅游基地、大桂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综合体、七冲国家原始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贺州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品质。
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生态保护好,统筹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覃邦余建议,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不断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这就要求要严守生态红线,对已经划定的生态红线,决不能随意逾越侵占;建立系统治理机制,联防联治,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生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推进贺江、桂江与上下游城市河流的跨流域共治共享机制,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覃邦余认为,高质量发展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从本质上讲也是人才驱动,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会凭空出现,要靠创新人才。
人才也不会自然齐聚,关键靠招才引智。覃邦余建议,根据人才“东融”计划,结合贺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急需、紧缺人才专业、团队、项目等目录,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集聚优势和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实行多渠道、多方式的精准招才引智,让更多的人才智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此外,还要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沟通,可根据人才意愿,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政策,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团队多到贺州考察和交流,进一步认识贺州的投资和营商环境等,带动更多项目到贺州落地开花,为贺州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新动能。
(记者:欧阳利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