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好日子——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开启安居乐业新生活

贺州日报     2020-01-02 09:58     浏览:1269


绿树成荫,道路平整,老人们在凉亭里下棋,妈妈们坐在一旁聊天,孩子们嬉笑玩闹……这里是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一个建立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富有朝气的新兴社区。  

近年来,平桂区通过狠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后续跟踪服务、解决搬迁群众就业等,构建扶贫搬迁社区民生“幸福圈”,让20000多名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正融入城市新生活。  

文华社区是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西湾街道辖区内,地处城区中心地段,共有扶贫移民安置房35栋4440套,集中安置4073户21656人。该安置点于2019年5月获批成立文华社区,是目前平桂区最年轻的社区,周边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平桂人民医院,居民就学、就医非常方便。  

黄英是西湾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兼文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她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文华社区走走看看,跟社区居民聊聊家长里短。“组织把带领搬迁群众创造美好新生活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必当全力以赴,不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黄英说。  

文华社区居民来自平桂区9个乡镇(街道)不同地方,而且大多数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从农村搬迁到城镇后,生活空间、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生活?平桂区出台了《平桂区选派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暂行办法》,促进基层党建提质聚力,拓宽干部培养选拔渠道。黄英便是由西湾街道选派到文华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  

在“头雁”的带领和推动下,文华社区党支部从搬迁户中推选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退伍军人、大中专学历年轻居民担任委员,还通过选聘责任心强、积极性高、有奉献精神、来自不同乡镇的贫困户作为搬迁户楼长,指导成立“移民协会”等方式,形成了“社区支部+扶贫移民服务中心+物业公司+楼长+移民协会”管理服务模式,为提升社区服务打牢基础建设,注入更多鲜活力量,打造一支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组织队伍。  

目前,文华社区有33名党员,12名干部(其中9名党员干部),30名楼长。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的干部,都来自搬迁户中的致富带头人和先进个人,在社区工作,就是在家工作,为社区服务,就是为家人服务,这大大提高了干部和搬迁群众的归属感。  

“楼下是宽阔的马路,旁边是新建的学校和医院,太棒了!”大平瑶族乡的搬迁脱贫户陈忠庭对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发出由衷的感叹。  

平桂区投入400多万元,打造总面积1500㎡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室内设有党群政务服务大厅、社区“两委”办公室、党员先锋站、警务室、儿童驿站、妇女之家、老年人活动室、红色书吧、微电影院、健身馆等功能室,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们走过的70年”“加强廉政建设”等专题文化长廊,并配套建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健身益智场所,形成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运作规范、开放互动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党建平台体系,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集“党群、政务、文体”服务于一体的平台。  

平桂区在确保党组织全覆盖的同时,还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并把老乡家园安置点建设融入新城区发展,周边设施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平桂高中、文华学校、实验小学、第一幼儿园、人民医院、社区医院、超市、农贸市场、文体中心、高铁、高速、城际公交线路等配套齐全。此外,该安置点1.5公里范围内的碳酸钙产业园,有35家规模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目前安置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月均工资3000多元,同时区财政对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给予15%的工资补助,对企业给予10%的奖补。

(作者:陈洪 黄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