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出台十条措施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八桂先锋网     2020-05-09 16:58     浏览:3940


放宽基层一线医师岗位报考年龄条件,持续实施“墩苗工程”,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 ……近日,贺州市印发《关于鼓励引导支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通知,从推动人才资源、人才培养、人才服务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出台十条措施,鼓励引导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建功立业。

推动教育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鼓励各县(区)加大农村小学全科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引导支持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积极实施“银发人才”工程,引导退休教师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开展支教活动,充实乡村教师人才队伍。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教师“县管校聘”,聘期内可以在县域乡镇义务教育学校间合理流动,推行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盘活存量人才活力。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基层一线教师予以照顾倾斜,累计在乡村学校工作满5年、10年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申报中、副高级职称并聘用到对应岗位;对在乡镇累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及以上人员,可不受学历或资历限制按评审条件参加职称评审。推行“凡晋必下”制度,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有1年以上乡镇学校工作经历。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国培”“区培”计划,优先支持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完善教师补充体系,鼓励市直中学积极引进公费师范生,将公费师范生纳入市人才公寓保障对象范围并发放生活补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名师工作室建设,名额向基层一线倾斜,助推全市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引导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

持续推进实施艰苦边远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鼓励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报考县(区)政府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岗位,年龄放宽至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可突破岗位招聘比例,采用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探索推进乡镇卫生院编制人员“县管乡用”机制,聘期内可以在县域乡镇卫生院合理流动。推行城市医师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开展卫生技术服务,市内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或对口帮扶的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时限不少于1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名医工作室建设,名额向基层一线倾斜。市人民医院作为新晋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规培基地建设,为本土医疗卫生人才规培开辟新渠道。

加大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力度

积极推进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贫困地区新型农民、青年农场主和职业经理人培育工程。每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0人次以上,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建设,挖掘“土专家”和“田秀才”等优秀乡土人才,遴选推介一批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名师。深入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兵”作用。

完善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措施

鼓励市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取得相关高级职称的,根据类别和级别分别给予5千元到3万元的补贴。鼓励各县(区)出台更具吸引力的职称激励措施解决评聘矛盾,对新取得中、高级职称人员给予补贴,并对已评未聘人员发放岗位补助。在岗位聘用方面,乡镇(不含县城所在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已取得中、高级职称的,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按规定聘用到相应岗位。鼓励各县(区)对引进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给予一次性专项补贴。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选派基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项目对接和学术交流。

鼓励科技人才到基层一线创新创业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贫困地区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项目论证、联合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可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科技特派员外出培训考察,开拓视野,提升科技特派员业务水平。允许科技人员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提高科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转化科技成果的收益分配比例,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在基层一线转移转化。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开发

推动落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津贴制度,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给予职业津贴。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倾斜,积极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推进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项目,支持基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鼓励各县(区)加强基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整合社会救助、社区党建、养老服务、关爱儿童和扶贫解困等方面工作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依托深贺《社会工作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深圳市社工人才优势资源和先进经验,快速推进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贫困地区引进培养产业人才

围绕扶贫产业和农村集体经济,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为贫困地区引进各类型产业人才。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人才集聚作用,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利用区市共建高校资源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支持本土人才在家乡干事创业。完善返乡人才创业政策措施,积极筹集担保基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农民工创业就业补贴,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实体化经营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千企扶千村”活动,推动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为贫困地区培养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服务和资金支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邀请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来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或项目合作,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基层一线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优秀选调生使用力度,力争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全覆盖配备选调生,加大力度定向选录贺州学院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充实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力量。持续实施“墩苗工程”,每年安排新招录选调生、公务员到基层一线“墩苗”锻炼。大力推行“四个一线”培养锻炼措施,有计划、有步骤选派发展潜力大、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全力东融、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其他困难复杂、专项工作“四个一线”历练。进一步畅通基层干部交流晋升渠道,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工作,把公开遴选作为市直机关从县乡基层补充人员的重要通道,设定一定比例岗位定向乡镇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领导岗位空缺时优先提拔经过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历练,且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探索面向党建组织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秀村干部定向招录事业编制人员,有序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流动

鼓励各县(区)用好人才专项编制,优化招聘程序,通过专场招聘、定向招聘等形式引才。充分发挥市校合作、智库合作资源优势,“刚柔并济”招才引智,优先满足基层一线人才需求。建立本地户籍外出求学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定期举办返乡学子座谈会推介贺州,鼓励本地学子返乡干事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在放宽创业孵化基地入孵门槛、创业场租减免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县(区)在基层一线设立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承接合作单位师生来贺开展暑期扶贫协作和“三下乡”活动等智力服务。

全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市、县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1-2名以上专家人才,每年至少走访慰问1次;健全完善人才谈心谈话、心理测评和救助机制,经常联系人才、走访人才,深入基层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大力选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优秀人才典型,广泛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和业绩,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选表彰。完善人才关心关爱措施,改善基层人才工作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出台购房补贴政策,强化住房、社保、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搭建各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人才沙龙、联谊联欢等活动,促进人才对接交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切实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来源:贺州市委组织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