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才聚智,激活决战决胜新动能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0-05-18 11:29     浏览:2752


贵州沿河县夹石镇山阳村聘请山东寿光市高级农艺师指导种植生态西红柿、辣椒等,逐步走上生态兴村富民新路。

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做好战术攻坚、技术攻坚,人才是支撑。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人才扶贫工作,为了剩下的坚中之坚能够如期摘帽,尚未脱贫地区纷纷备足“燃料”引才、加大“马力”用才、提升“动能”育才,为脱贫攻坚不断注入活力源泉。

专项引才“开绿灯”,对口帮扶补短板

在云南怒江州,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已经可以向东部地区看齐,但熟练准确使用设备的人才却远远不够。一张CT片扫描出来后,能够解析读片为诊疗提供精准技术支撑的医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吸引了一批人才在脱贫一线建功立业。然而对于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来说,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才仍然不敷使用,严重制约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安全水平。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刻不容缓。但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基础薄弱,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当前又该如何发力?

近期,贵州毕节市发布了2020年“脱贫攻坚专项引才”招聘公告,聚焦产业脱贫、医疗脱贫、教育脱贫,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018名。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毕节,目前仍有3个未摘帽贫困县,对人才的渴求十分强烈。

记者注意到,招聘公告上出现了“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等关键词。据毕节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介绍,为了“抢滩”疫情过后大量人才求职的黄金期,毕节市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组建专家组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进行面谈、测评,限时办理入职手续,力求提高效率,网罗更多人才。

与此同时,云南怒江州兰坪县委组织部也在酝酿主动出击引才。从周边县市摘帽的成功经验中,他们不断反思总结,计划今年提前联络高校的就业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对成绩优异、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校内就签署意向性就业协议,本科毕业生愿意签约到乡镇卫生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可直接签署就业协议,放宽临床医学、水利水电、电子商务等紧缺专业的开考比例。

相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人才缺口而言,仅靠刚性引才还难以满足脱贫发展的需要,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成为柔性引入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甘肃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契机,积极从东部引入高层次人才来甘开展帮扶工作。据省委组织部人才处透露,今年甘肃计划加大工作力度,从东部引入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1112名人才开展支教、科技交流、免费义诊、培训等帮扶工作,并在人员分配上向未摘帽贫困县倾斜。

今年3月,甘肃本年度首批东西部扶贫协作科技项目落户临夏州,厦门派出的羊肚菌特色食用菌栽培、新型设施农业数字化等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带着技术、优良品种和资金前来,为临夏发展特色产业攻克技术难关,助力脱贫增收。

着眼于深度贫困地区医疗、教育水平提升,一批“医联体”“校联体”纷纷成立,为脱贫一线敞开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大门。截至今年4月,四川省内429家内地优质医疗卫生单位与贫困地区578家受援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结对关系,选派1722名医务人员到脱贫一线服务。

“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输出骨科管理和技术团队,将越西骨科中心打造成凉山州医学重点专科,实现90%以上骨科病人在越西县县域内就诊的目标。”不久前,四川德阳市二医院与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共建骨科医联体,德阳市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德军充满期待地说。

精准匹配需求,盘活人才资源

最近,四川凉山州牧业经营管理站副站长徐文福作为下派的农业指导专家,正在美姑县参与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他在督战调研中发现:虽然每个村都配备了驻村农技员,但匹配的精准度不够,有的农技员是搞养殖的,对村里的种植产业无法提出专业指导;有的农技员经验不足,应对产业上实际出现的问题有些力不从心。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创新专家服务团、技术服务队等组织方式,将急需人才精准匹配到各项产业中,可以极大地解贫困地区燃眉之急,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

记者从贵州省委组织部了解到,为给未摘帽县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贵州今年大力开展产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活动,给4357个村的每个主导产业匹配一位相关领域专家,在乡镇成立产业小分队,在挂牌督战县配备专家团。专家通过“集中问诊”“订单服务”的方式量身定制方案,充分发挥特长开展指导,随时跟进进度变化,保证指导不断档。

眼下,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超正带领团队,重点指导9个未摘帽县的牛羊产业。在他看来,“点对点服务的区域多,产业服务精准度要求高,需要我们加足马力,为脱贫一线的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行业竞争力。”

在贵州毗邻的四川,举办多年的“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今年全面聚焦。针对凉山州7个未摘帽县现存难题,四川精准组建72个专家服务团和7个住建帮扶团。前不久,首发7个团队已圆满完成任务归来,接下来其他团队还将陆续奔赴凉山,对未摘帽县开展“一对一”帮扶。

“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农户对农业技术强烈的需求和渴望,我们给他们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方式,解决传统种养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苗明军说。

在专家深入脱贫一线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稳定的对接平台,有助于将集中服务有效转化为长期指导,让专家人尽其才。

广西柳州市委组织部牵头构建“一中心多站点”的帮扶机制,推动各县组织部门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中心,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教育等基层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专家工作联络站,整合市县两级专家资源组成科技服务团队,让专家人才力量和资源倾斜到扶贫一线。

“这样就能够让专家及时了解相关产业或项目的整体进展和困难,集中力量破解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难题,让专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柳州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粟虹说。

盘活脱贫一线的人才资源,不仅要精准用好下沉的专家力量,还要加强对基层人才的政策倾斜力度,让扎根基层工作的人才有奔头、有动力。

甘肃专门对乡村教师开展一次职称评审,对从教20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30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的乡村教师,不受指标限制,并给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下辖各贫困县单独分配2个正高级教师岗位指标,为贫困地区解决7362名乡村教师的高级职称、4312名乡村教师的中级职称,大大激发了基层人才的工作热情。

四川明确,今年先期划拨79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优先用于凉山州的教师、卫生人才,并从省上划拨了1896名教师专项事业编制,支持凉山州深度贫困县通过“先用后补”的方式尽快入编,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

培养本土人才,涵养源头活水

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既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

以凉山州的医疗人才为例,西昌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02人和6.24人,而凉山州的深度贫困县则仅占西昌市的不到1/3。四川省卫健委有关同志解释道:“仅在凉山州内进行比较,已经差距很大。这些年深度贫困县的人才总量大幅增长,但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托库勒村驻村干部张萌也有同样的担忧:“目前村里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由上级单位下派,通过脱贫验收后,驻村的人才离开,后续产业的发展还要靠本地人才的支撑,但南疆本地劳动力素质不高,要补足的本土人才空缺还很大。”

有效开发和培育本土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尚未脱贫地区相继实施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本土人才的培养工程,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决战在即,查漏补缺,对症施治,全力为未摘帽县培养人才的步子更紧、措施更实。

今年是四川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的“提质增量年”,针对凉山州未摘帽县反映的“教育和卫生人员缺乏、素质不高”问题,四川决定优化教育、医学类定向培养任务,重点增加本科生数量,全覆盖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委培,选送在职村医开展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全面提升对当地教师、卫生等人员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

云南的“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也在今年悄悄转向。五年多来,该计划已为云南培养了1500名基层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才,站在决胜期“回头看”,省委组织部发现:目前的模式能培养出许多骨干人才,却难以为基层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团队,提升整体专业水平。

直面问题,探索下沉培训力量,才能让更多基层技术人员受益。据云南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陈治介绍,今年云南除了继续选拔培养骨干人才外,还将积极探索人才团队培养的新模式,从省级单位选派专家团队下沉到基层对口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团队培养,期满后对成效显著的,采取优先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的方式,继续给予三年人才、智力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希望通过四年时间完成对县级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

同样采取下沉培养方式的,还有新疆喀什。着眼提升村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业务能力,喀什从地县市三甲、二甲医院抽调1000余名骨干医生,常年到深度贫困村,与当地乡村医务人员一同坐诊、出诊,面对面讲解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规程,手把手教学常用基本药物临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土专家”“田秀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一些贫困地区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加快实施乡土人才培训计划。

甘肃定西市采取党政“建厨”、基地“掌勺”、学员“点菜”和部门“买单”的形式,建立起规范的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将7大类23种培训内容制成“菜单”,学员根据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基地遴选不同专业领域专兼职教员和技术专家,提供精准培训。

“跟着养殖大户和农业专家学习,搞养殖更踏实了。大家觉得培训实用,都抢着报自己想上的课。”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松川村村民王永福参加培训后,现在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目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唯有引进、用好、培育一批有用人才,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助力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早日取得胜利。

(作者:谢小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