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村:把贫困“清零” 向幸福迈进

贺州日报     2020-05-29 16:26     浏览:1215


“太阳能路灯装起来了,家门口的路硬化了,安全饮水有保障了,茶叶更加畅销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昭平县北陀镇大龙村的村民林本煌用一连串的变化,讲述着村中近年来发生的巨变。  

大龙村位于昭平县北陀镇北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5户132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是“十三五”贫困村。然而,近年来通过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大龙村由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的生活节节攀升。

强基建 壮脱贫“筋骨”  

大龙村辖22个村民小组,其中一个名叫公陀的小组位于边远的山区。在脱贫攻坚工作未开展以前,公陀小组不通路也不通电,村民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正因如此,村中很多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或者搬出此地,“空壳化”现象严重。  

如何留住村里的青壮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大龙村支部书记林本超告诉记者,公陀小组的路、电问题之所以久久未决,是源于项目建设涉及3个村民小组的林权纠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林本超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并且挨家挨户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村民答应通过置换土地的方式允许项目建设。  

2019年,经过各方帮扶干部的努力,公陀小组通了电,村民迎来了“高光时刻”,实现用电“自由”。  

“我们终于不用自己发电了,还可以随意使用各种大功率电器。”公陀小组村民谢明向记者吐露心声,在村里没有通电之前,村民只能通过购买小型水力发电设备,各自建造拦水坝,各自发电。然而,这样的发电设备功率极小,只能供基本的照明和使用一台电风扇,大家心里有苦说不出。  

路通电通,则财通。除了公陀小组尚有1.5千米的道路尚未实现硬化外,大龙村其他21个村民小组已完成道路硬化。林本超说,近两年随着村里各方面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回乡发展产业或者创业的村民逐渐增多,村中人气也旺了起来。

设岗位 为脱贫加码  

“政府对我们一家如此照顾,我们真是生活在好时代啊。”近日,记者见到邱泽雄时,他正在清理村道旁的垃圾。  

邱泽雄今年66岁,身患肢体残疾4级,不幸的是其儿子患肢体3级残疾、儿媳患智力2级残疾、孙子患智力2级残疾。  

针对这样一家脱贫乏术的家庭,大龙村委通过召开会议,先后安排了邱泽雄父子到公益岗位上班。按照工作要求,邱泽雄父子每个月工作15天以上,每年就可以领到1万元的工资。  

据林本超介绍,为了能让剩余的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他和驻村工作队员为每户“私人订制”了脱贫方案。其中包括设立公益性岗位。  

林本超说,剩余未脱贫的贫困户,大多由于缺乏劳动力或身患肢体残疾。对于这样的特殊家庭,扶贫工作队员坚持符合政策“应享尽享”和“优先安排”的原则,即为他们争取一切符合条件的政策,如技能培训、惠民政策等,一条不落地贯彻落实到贫困户身上;其次是开辟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通过就业为全家脱贫加码。  

据了解,大龙村共设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岗位66个,其中生态护林员岗位37个,长期公益性岗位12个,短期5个,极度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个,疫情期间公益性岗位10个。

兴产业 增脱贫底气  

时下,正值茶叶采摘的高峰期,大龙村各地的茶叶基地内,茶农们正忙得不可开交。  

近日,记者见到徐桂仙时,她正顶着烈日在自家茶园忙碌着。她笑着说:“趁着现在有好价钱,多摘多得啊。”  

茶叶是大龙村的传统产业,全村有近400公顷的茶园。近年来,为了能更好地发展茶产业种植,大龙村通过抱团发展方式,积极成立种养合作社,目前村里已有8个专业种养合作社。大龙村还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以此示范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  

除了种植茶叶外,大龙村还发展松树、柑橘及养鸡等特色产业,全村有261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占全村贫困户比例的90%。  

截至目前,大龙村尚有15户5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9%。今年大龙村能否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林本超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通过村集体投资、林场出租和旧村部楼出租等方式,今年预计收入能达20万元;未脱贫户方面,已经实现“政策兜底”,并且通过为他们申请产业奖补资金、助学金以及设立公益性岗位等,实现贫困人口数“清零”的目标是志在必得的事情。

(欧阳利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