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人才工作好!稳居全区“第一方阵”

贺州市委组织部     2020-07-25 17:34     浏览:1528


近日,自治区发布《关于2019年度全区人才工作综合评价等次及综合评价意见的通报》,贺州市人才工作获评“好”等次,稳居全区“第一方阵”。

近年来,贺州市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两大主战场”,创新“人才飞地”模式,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激励体系,人才引领经济发展跑出东融“加速度”。2020年上半年,预计全市GDP有望实现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增长8%;财政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4.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

贺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

1 创新“人才飞地”模式,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贺州人才飞地---上海育成中心成立

我市制定出台《贺州市加快人才飞地建设若干措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双飞地”集采模式,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和新经济新业态产业发展资金,在深圳、上海成立贺江新产业育成中心等孵化平台,与10多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与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等多家粤港澳大湾区科研院校所加强合作,全面启动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贺州健康云港产业园、广西倍易通电子产业园等3个新兴产业园建设,吸引因30多名国内外专家博士到贺州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促成亚联抗体医药、普唯尔生命科技、中生-穿越智慧浆云等新经济新业态等8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落户贺州,实现了柔性引才、聚才引技。

我市出台《贺州市加快集聚重点产业人才实施办法》和《关于激励人才向“3+6”产业集群聚力的十条措施》,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400名、产业急需人才32名,实现了引才数量和引才质量“双提升”。落实《贺州市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采取“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引才方式,柔性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65名,为贺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双创”活力

贺州市通过人才东融吸引一大批人才落户、项目落地。图为贺州与专家团队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我市制定出台《贺州市加快人才东融十项政策》《贺州市东融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改革措施,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建设“东融名师工作室”19个,成功举办国家特聘专家贺州创新创业交流会、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首届世界长寿论坛暨生命科学大会等重大人才活动,吸引400多名高层次人才来贺参观考察和创新创业。

我市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焦“3+6”产业集群和人才东融,利用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对全市重点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50万元-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建成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给予20万元-200万元奖励,撬动科技创新活力。目前,我市建成了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培育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平台不断完善、氛围日益浓厚。2019年至今,全市申报专利项目1601件,其中授权专利999件,疫情期间仍实现同比增长8.7%。

3 完善人才激励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贺州市人才公寓

我市启动实施贺州籍人才回归工程,引导在外贺州籍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项目等要素回流。目前,贺州籍人才信息库已入库高层次人才达55人,全职引进贺州籍急需紧缺人才67人。同时,建立领导干部经常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和人才工作专员制度,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在申报津补贴、子女入学、入住人才公寓、科技项目等方面提供29项全方位服。整合资金在市级建成2200多套配备电视、空调和厨卫等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不断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出台《关于激励全市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的通知》,从政治引领、人才补充、待遇激励、科研攻关、典型宣传等方面出台8条“干货”,进一步加强对疫情控一线专家人才的关心关爱。

我市出台《贺州市关于鼓励引导支持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推动贺州市优质卫生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激励措施》,大力实施产业人才、本土青年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等4个专项培育计划,建成2个农民工创业园、6个创业孵化基地,为乡镇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1名,专项引进基层教育、卫生方面专业人才2059名,其中有22名高层次紧缺人才担任乡镇党政正职,56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