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村:60公里水泥路托起土瑶脱贫梦

贺州市委组织部     2020-10-19 08:26     浏览:1695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站在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最高点大明顶放眼远眺,层峦叠嶂中,一条条水泥路平坦整洁,穿梭的车辆不时按下欢快的小喇叭,仿佛在诉说着土瑶村的变化:路通了,土瑶同胞脱贫有望。

1 路不通,土瑶同胞生活太艰难

作为全国仅有的6个土瑶深度贫困村之一,大明村地处贺州市海拔1200多米的大桂山山脉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直至2018年初,大明村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6户1470人,贫困发生率为72.45%,是当时全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行政村。

2018年3月,市委组织部人事科科长林昊奔赴大明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天进村,专门买回来走山路扶贫的四驱越野车顺着山势蜿蜒爬行,几度陷入烂泥里,一面是悬崖,一面是峭壁,进退不得,险象环生。

路不通,多少土瑶同胞被困囿在茫茫大山中,日子写满了辛酸。

“我爸半夜胃出血,10来个人把竹椅当作轿子,扛着走了8个小时山路,才把他抬到山外有水泥路的村子,再用小车拉到镇上的卫生院。”贫困户赵春庆的遭遇令人唏嘘。

“我们以前卖杉树都是走水路。隆冬季节白天赶路,晚上在江边打地铺,脚冻出血泡。撑竹排往往要走三、四天才到邻近的梧州市沙头镇地界,杉树还要被压价。”村支部书记赵石春很是无奈。

路不通,村民辛苦种植的小黄姜大丰收,却运不出去,用人工挑,工钱还贵过姜价,最后只能白白烂在地里。贫困户赵月花的话最有代表性——没有路,再好的产业也没用!

一条水泥路,寄托着土瑶同胞多少期盼,林昊感同身受。他迅速把村里的情况和群众的想法整理出来,逐级往上报。

“当务之急,修路!”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和后盾单位、联盟单位以及驻村工作队达成共识,唯有修路,才能撬动土瑶同胞脱贫致富。

事不宜迟,林昊列出大明村路网项目清单,找到当地政府以及后盾单位贺州市委组织部和其他联盟单位帮忙协调,把大明村路网项目纳入项目库,优先安排。

土瑶村的修路项目牵挂着大家的心。市委书记李宏庆,市长林冠带头,多次到大明村调研,实地了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注村里脱贫攻坚情况,关心土瑶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作为后盾联系单位的主要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松自2018年以来每季度到大明村调研指导1次,2020年已到现场督战4次,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难点问题。

3年来,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大明村47个大项目得以实施,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完成了梅花岔路口到大明雀儿冲2.9公里道路扩宽及8公里村集体产业路路面扩宽平整、新村部到老村部环村路共10.4公里的道路硬化、新村部楼6公里主路建设等20余条道路项目建设。

2 路通了,土瑶山货值钱了

“现在,我们村有二环路,加起来一共是60公里。”市委组织部派驻大明村的脱贫攻坚挂牌作战突击队员芦卡卡欣慰地说:“内环是连接村里的路,宽3.5米,外环则是村里通往外面的主干道,宽4.5米,全部装上了护栏。”

道路通了,缠绕大明村多年的贫困死结也一个个被松解。

贫困户赵石胜种了8亩姜,他说:“现在农用车就能开进山,不用人工挑下山,成本降低了,1亩姜能收入1万元。”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种起了生姜,2020年种植面积超过5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5户,非贫困户有27户。

“以前打山工经常挨饿,天天盼望吃上白米饭。现在我自己酿米酒拉到镇上卖。挣了钞票,不仅天天有米饭,还吃上了肉。”2018年,赵土保如愿脱了贫。

大明村进出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土货也成为了“抢手货”。村民赵亚子抓住机遇,办起了养殖厂,养了70头猪,定点供货到乡村旅游景点和单位食堂,生活越过越滋润,在村里率先建起了5层高的水泥楼。

大明村还成立了拥有20辆中型卡车的2个专业运输队,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山货运不出去,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几年来,村里累计种植茶叶2010余亩、杉树40000余亩、油茶1200余亩,2018年以来,每年种植生姜1200余亩,目前全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9.6%,“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目标成为现实。运输队的卡车还把一批批的大型器械运回村里,建起集体茶厂,开始自主收茶制茶;村里盖好瑶绣制衣扶贫车间,打了一辈子山工的村民终于能在屋檐下工作;还有中草药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异地养蜂基地、网箱养鱼……一个个项目不断壮大着村集体经济,2017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实现翻一番,今年预计收入27万元。截至今年6月,贫困村脱贫“十一有一低于”以及贫困户退出“八有一超”指标全部达标,即将实现贫困户清零和整村脱贫摘帽。

村集体经济

3 路宽了,土瑶明天会更好

从集体到个人,从大家到小家……一条水泥路,把大明村引向光明的未来。

“以前建水泥房,运费和材料的价格几乎一样,成本太高,村民只能就地取材建木板房和土坯房。”芦卡卡说,近年来,依靠着住房保障政策,全村253户享受了危改政策,家家户户住进了水泥房里,全村安全住房达标率100%。还有76户移民搬迁户,住进了平桂老乡家园和厦岛移民搬迁点,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住房有保障,医疗、教育一个不落下。

村里建起了卫生室,小病小痛在家门口就能治,家庭医生每月上门免费体检。村民落实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遇到急病大病,救护车直接开到家门口。

离卫生室不远处,书声琅琅。村里的大明小学和小苦竹教学点内,8位老师辛勤地教育着村里1至3年级的128名学生。孩子们在学校每天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免费营养午餐,再也不用像父辈一样饿着肚子上学。而他们的弟弟妹妹,也将在村里新修建的第一所幼儿园——红星幼儿园里迎来自己全新的人生。如今,大明村6-16周岁在校生43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386人,没有一人辍学。

一切似乎都变了:新建的文化广场前,画家正在舞台背景墙上描摹;文化书屋里,村干部把崭新的书籍摆上书架;一堂堂技能培训课,改变着土瑶同胞的视野;一台台送下乡的好戏,让土瑶同胞了解山外面的世界。土瑶不土!

微风拂面,云海翻涌,大明顶上,游人不时发出惊叹:“山里太美了,比城里还漂亮!”“想不到这条路这么好走,下次带多几个人一起来。”正中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格外鲜艳。

土瑶明天会更好

(何雪、罗茂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