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关注贺州市抓党建促脱贫成效

广西日报     2020-10-21 08:19     浏览:1321


2020年10月20日,《广西日报》特刊报道贺州市脱贫攻坚成就,全文刊登如下:

贺州市脱贫攻坚成就之贺州市委组织部

抓党建促脱贫 勇担当争先锋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明确提出“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贺州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组织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基层党建“提质聚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贺州实现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县域脱贫摘帽全覆盖的历史性转变。

1 提质聚力 · 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党支部必须有所作为。

为全面建强农村党支部,贺州市委组织部牵头实施基层党建“提质聚力攻坚年”行动,实行“人财物在前线集结、责权效在前线检验”的“前线攻坚法”,组建“一组一办五个专班”,市一级共抽调35名干部组建专班,推动各县(区)均成立了一线指挥部,全市61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党建办公室;通过选派和选聘相结合方式,在全市选拔农村党建组织员670名,实现行政村党建组织员覆盖率达100%。

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按照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10条措施,组织动员全市1880名工作队员及时返岗,引导乡村两级动员党员干部35000多人、成立临时党支部90多个、组建党员先锋队800多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0多个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羊计划”,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提高至3500元以上,非专职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由2019年初的1600元提高到2600元以上,村干部待遇三年实现了翻一番。

结合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试点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选派63名优秀事业编干部到村任职,推动231个村(社区)实行专职化管理,目前“一肩挑”比例由年初的4.54%提高到58.68%。

采取常态化和集中式整顿相结合方式,依法依规调整和清理“问题”并补齐配强村干部85名,调整了54名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今年,贺州市委组织部从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选派63名干部到村任职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立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库、返乡人才数据库和外出人才数据库,共储备后备人才7298人,将机关事业单位下派干部、农村党建组织员一并纳入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

贺州市召开“最美第一书记”“十佳分队长”和“优秀工作队员”颁证仪式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会议

2 六动发展 ·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长效增收,是事关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贺州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推行盘活资源撬动、特色产业拉动、园区经济驱动、坚持抱团联动、村企合作带动、项目下放推动“六动发展”模式,出台实施《贺州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配套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若干措施及收益分配、贴息等政策,形成“1+X”政策体系,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以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为例,该村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盘活资源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多元化经营,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利用中央、自治区、市本级等专项资金,先后发展了茶叶种植加工、中草药种植、林下养蜂、种猪养殖、扶贫车间、厂房入股分红、项目下放等各类产业和投资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7月,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4.8万元,全年计划收入27万元,比2019年翻一番,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打好基础。

通过“六动发展”模式,贺州市有效提高了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促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350.28万元,同比增长65.05%,比全区增速高26.7个百分点。2020年,该市746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贺州市还下拨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10个“中心镇”、50个试点村和11个“红星幼儿园”试点建设;推行“政银担保”合作,筹集政府性风险补偿资金1500万元,撬动1.5亿元专项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性担保服务;深化推行“民事联解”工作法,推动1006个项目下放,总投资达3.03亿元,村集体整体创收606万元,带动1万多贫困群众增收;采取“两促进两整合”方式推动410家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建设标准厂房20.72万平方米,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0多万元;通过“千企扶千村”行动,推动472家民营企业与515个村结对帮扶,其中全覆盖2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1214个,投入资金1.862亿元,受益贫困人口8.98万。

贺州市江台村种植的太空莲喜获丰收(陆丽婷/摄)

3 勇于担当· 啃下土瑶村硬骨头

打铁先须自身硬。在推动面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的同时,贺州市委组织部敢于担当,主动联系全市贫困深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贫困村,在啃硬骨头中诠释担当作为。

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坐落于海拔1300米的大桂山腹地,是全国仅有的6个“土瑶”聚居村落之一,2015年底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73户1678人,贫困发生率83.9%,一度是平桂区“土瑶”深度贫困村中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行政村。

2018年,贺州市委组织部正式联系帮扶大明村,选配“精兵强将”任大明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和挂牌作战突击队员,组建扶贫专业队轮流进村扶贫,配强脱贫攻坚力量。

“以前,大明村的道路大多是蜿蜓崎岖的泥泞小道,村民的房屋是残破不堪的木板房、土坯房,村民没有什么产业,村民生活很贫苦。”据大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石纯介绍,该村村民居住分散,从村头到村尾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这给大明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大明村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率先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8年,大明村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三星级党组织”,2019年升为四星级。

今年,该村新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名。先后组建了迎接国家第三方核验、控辍保学、危房改造等各类专班8个,顺利攻克了脱贫摘帽的各类难题。

贺州市大明村群众在采摘茶叶

通过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大明村因地制宜引导50户贫困户发展养猪、养鸡、种植生姜等产业脱贫。同时,以党员为主体发展的村集体茶厂、瑶绣制衣扶贫车间、中草药种植等产业,吸纳300余名贫困户就业增收。该村还组织5批次165名贫困群众到工业园区、种养殖基地等现场考察务工,动员了全村160户490多人次到各用工企业或场所务工,实现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带动责任“三合一”。

按照“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林”的发展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大明村共种植杉树40000亩、茶叶2010亩、油茶1200亩、生姜760亩,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9.6%,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

如今,大明村彻底变了模样。村民住进了新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新建了表演戏台,戏台旁,茶叶加工厂里村民在忙着生产,不远处,还有生猪繁育基地和两个制衣扶贫车间……村民的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贫困户人均稳定收入已达到7620元。2019年底,大明村剩余16户89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5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