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贺州日报     2020-11-20 08:00     浏览:1967


走进贺州市平桂区文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家家户户饭菜飘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文华社区的居民们在阅读图书

2016年6月29日,盘接胜从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屯破旧的危房中搬出来,住进了平桂区文华社区的14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成为首批入住的搬迁户。

盘接胜的老家狮东村大冲屯,地处大桂山腹地,是贺州市土瑶聚居区六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谈及为什么要搬迁,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站在家门口,山外面还是山,以前到镇上购买粮油等生活物资,凌晨出发,半夜才能回到,交通闭塞导致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屯

而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盘接胜一家老小8口人都搬出了大山,老家的旧房子也租给旅游公司建设土瑶生活展示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交通方便了,就业机会也多了,孩子们也上了好学校。”与山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盘接胜未曾想自己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十三五”期间,贺州市共有12715户61620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贫困大山”,开启幸福生活新篇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硬仗,如何让全市6万多名贫困群众改变安土重迁的思想,顺利完成搬迁呢?贺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出了很多实招。

贺州市平桂区文华社区

贺州市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有利发展的原则,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终极目标,从搬迁衔接精准度、宜家居住舒适度、产业帮扶融合度三个维度着手,把安置点科学选址在毗邻学校、医院、车站、超市或工业、农业园区等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及产业聚焦的优质地段。同时,贺州市充分利用工业区、园区、景区、城区、重点镇等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公共服务配套、就业岗位多的优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摸索出“以人兴业、以业旺城、以城促产、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了25个集中安置点。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了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贺州市先后制定出台就业创业、产业发展各项措施和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开展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本领,帮助他们就业创业。此外,贺州市还在工商登记、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真正做到解民忧、帮民困、扶一把、送一程。目前,贺州市已实现每户搬迁对象至少有1个增收渠道、有劳动能力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的目标。

扶贫车间内的一幕

“孩子在幼儿园上学,我每天在扶贫车间上班,爱人在城镇务工,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了。”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搬迁户邹团美感觉现在的生活很踏实。

贫困群众从深山搬进县城,一下子从“山民”变成“市民”,他们如何适应“一步跨千年”的转变?答案是磨好“绣花针”、备足“绣花线”,用千根“绣花针”,一针一线地把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好,真正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

袁高长是平桂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主任,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他当起了社区的“管家婆”。小到一块玻璃、一扇门、一条排水沟,大到搬迁户就业、子女入学等,他都事无巨细地为大家倾情服务。

鹅塘镇大明村贫困户赵月花,过去对移民搬迁一直有抵触情绪。袁高长得知情况后,来到他家中,与其促膝长谈,做思想工作,帮他解开心结。如今,赵月花已入住文华社区安置点,并实现就近务工。

“只有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办好,才能坚定他们通过扶贫搬迁开创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眼看着一个个搬迁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梦,袁高长打心眼里高兴。

贺州市在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及时组建各类服务管理机构,为广大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通过自主建设或依托管理等方式,在全市25个安置点设立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工青妇等组织机构,确保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为搬迁群众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贺州市还在16个800人以上安置点建设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9个中心”的便民服务工程,有效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各方面需求,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归宿感和幸福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