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电通水通!贺州贫困群众为基础设施改善点赞

贺州日报     2020-11-27 09:37     浏览:1860


“以前山里路不通,我爸有一天半夜胃出血,10来个人把竹椅当作轿子,扛着走了8个小时山路,才把他抬到山外有水泥路的村子,然后再用小车拉到镇上的卫生院。”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大明村贫困户赵春庆说。

“现在农用车就能开进山,农产品不用人工挑下山,成本降低了,产业发展了,种1亩姜就有1万元收入。”大明村贫困户赵石胜说。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大明村的水泥道路修好了,多年的贫困死结也迎刃而解。

大明村的交通变化只是我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确保全面实现通路、通电、通水,给当地群众带去生产生活的便利和脱贫的信心。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网络基站建设全覆盖。图为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的山顶建设网络基站信号塔

1 路通了,打开增收门

每年9月,平桂区沙田镇新民村村民冯亚养就会在田里忙着收割茭白。

“现在水泥路一直通到镇上,上午采摘茭白,我儿子中午骑着摩托车送出去,下午就可以交到市区的收购商手中。”冯亚养说,因为种植茭白,他不仅在2019年底脱了贫,还建起了一栋两层的新房子。

新民村是自治区认定的深度贫困村,是我市6个土瑶村之一。该村地处大桂山腹地,从村委到镇上有17公里的路程,大部分都是险峻陡峭、弯急路窄的环山公路。路不通,成了新民村村民脱贫的“拦路虎”。

“没有路,我们出行购买生活物资都困难,更别说把农产品销售到外面。”冯亚养说,茭白要当天割当天送才新鲜,路不通,以前他们压根不敢想种植茭白。

一直以来,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来抓,着力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我市积极规划项目、筹措资金,两年间就解决了新民村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初步完成乡村特色游的硬件规划。今年9月,新民村8个自然村屯道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化,总长约80公里。

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毛家村在修建自行车道

路通了,新民村茭白种植的人也多了,村民脱贫有了希望。“从刚刚开始的几十亩到现在的几百亩,村里的茭白种植户也从30户发展到100多户。”新民村村支书赵进文说,仅2019年,新民村种植茭白达到900亩,年产约16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800多万元。

“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实施路网项目32项,总里程608.1公里,实施一、二级公路209.8公里;建设了屯级道路3250条3360.132公里;积极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基本形成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农村路网,提前实现707个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车目标,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

八步区黄洞瑶族乡石门村人饮工程施工,群众在搬运建筑材料

2 电通了,乡村更宜居

按下开关,电灯长亮。这个简单的场景,却在昭平县富罗镇砂子村村民邱展初的脑海里酝酿多年:他一直盼望有盏不会熄灭的电灯。

今年8月,邱展初的心愿实现了。

砂子村地处大山腹地,位置偏远,是“十三五”贫困村,也是我市9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此前,村里架设的电线非常简陋,电压很不稳定。村民不仅使用家电不方便,适逢风雨交加的天气,还经常断电。不必用电瓶和蜡烛来应付漫漫黑夜,是砂子村邱展初等649户人家的共同愿望。

“因为用电难,生活不便,很多人都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谋生。”砂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古仲皓表示,村子要想发展,留住人,解决供电问题刻不容缓。

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砂子村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积极协助砂子村电网改造工作。今年初,经过多方筹备,砂子村开始了农村电网改造。截至8月,全村649户的电网改造工作顺利完成。

电网改造完成,砂子村又积极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和经费150万元投入砂子村的路灯建设中。截至9月,800余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各家各户的灯光被串了起来,点成线,线变面。砂子村实现了村屯照明全覆盖。

通了电,有了灯,生活就方便了。随着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很多在外讨生活的村民陆续回到村里。在外谋生活的邱华雄回到家重新做回养蜂人。“我现在养了300箱蜜蜂,冬蜜每斤能卖60元,春蜜能卖20元,今年还有6750元的产业奖补,日子肯定一天天好起来。”邱华雄说。

仅2019年,我市就投入12133.12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共建设变电站13座、配电变压器110台,完成一户一表79854户。如今,我市偏远贫困地区基本实现大网电延伸覆盖,用电难已经成为历史。

昭平县五将镇线路改造

3 水通了,甜到心坎里

中午,正是用水的高峰期,这个时段,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午餐。记者来到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林桂村村民李传后家里看到,他正在洗米煮饭。哗哗的水流声,在李传后听来,特别悦耳。

“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不是到山上取水就是在村里的水井打水,非常辛苦。现在,水管直接拉到家里,洗澡洗衣服都用得舒心。”李传后一边扭开水龙头一边高兴地说。

林桂村也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的深度贫困村。曾经,因为缺水,村民们每天等水、挑水,苦了不少年头。“以前有朋友来家里玩耍,我都不好意思请人家喝水。”林桂村村主任李传荣说。

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集中力量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着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基础设施,推进自来水沉淀滤池、蓄水池、管网新建、改造工作,让贫困地区群众喝上安全水、用上放心水。

“为了彻底解决林桂村和马坪村村民的饮水问题,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实施饮用水提质工程,项目于2019年开始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林桂村和马坪村村民的饮水。”葛坡镇党委书记白锡健说。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通贫困群众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洁净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力保障。201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734处,筹措资金4.85亿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62.01万人;“户、村、县”“有安全饮水”指标均100%达标,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9.85%,自来水普及率达85.63%。

目前,我市已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供水保证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饮水安全管道入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