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人才“蓄水池” ——“东盟杰青入桂工作计划”优化升级版出台实施

广西日报     2021-02-01 09:24     浏览:5445


短短一年时间里,40岁的马来西亚电气工程博士吴晖锽就发表了4篇SCI论文。曾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的他,作为“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计划”(以下简称“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一员,2020年在广西大学工作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获聘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的他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东盟能源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科学院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与吴晖锽一样享受东盟杰青入桂计划政策的还有来自越南农业大学的专家阮重胜。在广西农科院,他主攻“亚热带果蔬采后衰老劣变机理研究和亚热带果蔬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开发与集成”这一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东盟杰青入桂计划作为广西精心打造的集聚国际青年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其效用正在持续显现。

为吸引更多外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通过东盟杰青入桂计划到我区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自治区科技厅1月19日优化升级了东盟杰青入桂计划实施指南,并出台实施。

1 升级版杰青计划普惠灵活

普惠灵活是升级版东盟杰青入桂计划的最大亮点。对比原来的规定,8个创新内容一目了然。

人选来源更广泛。对项目人选来源国别的要求,由原有的东盟国家,扩大至在RCEP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东盟籍青年科学家。允许国内外的东盟籍博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生进行申报。此举有利于培育有科研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丰富人才“蓄水池”的储备。

岗位设置更多样。能够有效支持广西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工作职责的科研攻关、技术指导、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岗位(文教类岗位除外)均可申请,更为贴近接收单位的设岗需求。

工作形式更灵活。支持广西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创新平台及“创新飞地”,吸纳东盟籍青年科学家入驻工作。

申报受理更常态。将原来的岗位及人选申请审批由每季度一次,调整为全年常态化受理,为接收单位和东盟杰青申请人提供申报便利。

工作流程更优化。明确了各个环节所需提交的材料,并在“项目开题”“项目结题”环节中增加了对开题会、结题会的要求。便于有关人员更好了解项目开展情况、收集合作成果,并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指导。

过程管理更系统化。新增对项目承诺事项违约行为的处理办法,对东盟杰青请(休)假、接收单位违约及人选违约等情况管理进行了细化。

项目合作更连贯。首次允许接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及科研合作需求申请6个月或12个月的东盟杰青入桂计划项目续签。

后续支持更深入。鼓励和支持完成“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项目的东盟籍青年科学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广西各类人才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东盟杰青入桂计划资助经费实施包干制。新增网络办公形式,针对受疫情影响这一现状,东盟杰青入境前可根据相关要求,采用网络办公形式进行项目开题等工作,扩大项目科研经费使用灵活度。

2 广纳四海英才而用

在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的框架下,科技厅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为依托,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于2017年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东盟杰青入桂计划。项目实施至今,共受理广西各用人单位申报岗位174个,批准设岗91个,已成功为我区引入海外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6名,解决合作攻关关键技术科研问题60余项,形成了包括学术论文、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专利申报、构建合作关系等形式的国际合作成果80余项。

“为了不断优化和完善项目管理,我们每年都对项目指南进行修订。”科技厅(外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8年,科技厅首次制定“东盟杰青入桂计划”指南,为项目扎实推进奠定了基础;2019年,出台了修订版“东盟杰青入桂计划”指南,对项目管理和实施流程进行了完善;2020年初,将“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升级为“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人选来源,优化了项目申报流程,细化了项目过程管理并增加了后续支持。

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表示,近年来广西在聚焦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的大框架内,突破性地将选人范围延伸扩展至在欧美国家学习工作的东盟籍科技人才。目前入选的杰青拥有博士学位的达到90%,来源于东盟国家和埃及、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尼日利亚等国家,均是在所在国科研一线的青年创新人才,研究领域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空间与海洋等多个广西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广西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带来了富有国际视野的资源,为国际人才高效流动提供了一个卓越公共合作平台。

3 探索引智与创新新途径

“东盟杰青入桂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主动对接东盟国家,以各国普遍关心的青年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以科研创新互利共赢为目标,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在去年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来自东盟6国的科技高层官员对该计划开辟的“人才+项目+技术”融合引进新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期待下一步深耕合作。

针对当前广西科技开放度不够大、融入全球创新链程度不够深、青年科研创新人才不足的现状,科技厅(外专局)负责人坦言,为了形成引才引智与科技创新的同频共振、聚合反应,下一步,广西在规划筹建中国—东盟科技城的同时,要做好人才布局衔接,加强前瞻性分析研判,重点关注5类平台建设。

——建设人才追踪服务平台,围绕广西产业发展定位和短板,借助国际猎头或社会中介机构等独特优势,运用大数据手段为国际人才精准“画像”,建设东盟高端人才库,将紧缺急需的智力资源有效配置到产业上。

——建设创新创业扶持平台,设立创业区、成果孵化区和项目对接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以项目合作、智力入股、兼职兼薪、成果推广转化、特聘岗位、投资创办企业等各种形式完成合作对接,促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

——建设科技智力集聚交流平台,打造智力成果交换的高端市场,鼓励海内外高端人才携带知识产权、技术、创意等项目入特区,实现项目市场化和产业化,促进海外人才与本土人才融合发展。

——建设国际人才发展服务平台,为自由流动的人才提供引进、培训、认证、流动、智力成果产权保护、社保等“一门式”的全方位、全链条专业化服务。

——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生态平台,提供公共交通和商业配套设施、人才公寓、国际化教育、医疗、金融服务、文化及娱乐休闲场所等生活配套设施以及人才保姆、人才管家等人才政务服务和市场服务。(李新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