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4月22日在贺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贺州市代市长 彭代元

贺州日报     2021-04-23 10:52     浏览:3882


  

代市长彭代元作政府工作报告。贺州日报记者 杨峭峰 摄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以“开春就开干、开局就决战”的持续奋斗姿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排全区第二,总量继续晋位升级。财政收入增长8.4%,排全区第三。自治区点赞贺州:在大战大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在决战决胜中交出了满意答卷!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在大战大考中考出优异成绩。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不失时机地推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走在全区前列。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全区较早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自去年2月3日以来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系列稳增长对冲政策,出台“贺10条”等15项稳增长政策,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超额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年度累计化解计划,稳妥有序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获评为广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  

在决战决胜中交出满意答卷。全面完成中央、自治区反馈问题整改,“四大战役”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县级“5+2”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率达96.3%,746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2020年剩余的13995名贫困人口、33个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  

在全力东融中闯出“贺州经验”。争取自治区出台支持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的17条政策。扎实推进“三企入桂”“定向招商”工作,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34亿元,“三企入桂”资金到位率排全区第一。新建人才“飞地”和科技创新平台7个。(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入选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与广东省佛山、肇庆等5市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云上易税”经验、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贺州经验”在全区推广。  

在产业发展中抓出重大突破。坚持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实开展“产业发展突破年”行动,组建12个工作组,166项“3+6”产业集群项目完成投资9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排全区第三,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纯一陶瓷(一期)等21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亿航智能、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等4个项目新增为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排全区第三。  

在民生事业中干出新的成效。全市民生支出18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全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次,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2.87%,低于控制目标1.3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低于控制目标1.9个百分点。新(迁)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2所。678个村卫生室实现“村医通”诊疗直接结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黄安寺、狮子岗排洪河等城区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市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排全区第三。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32%,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调查满意度达96.48%。民兵调整改革工作全区考评排名第一。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获评自治区文明城市。  

随着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市“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诸多领域取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三个根本性变化”“两个更满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评价贺州: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变化很大、成效显著,势头很好、潜力很大!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8.2%,2020年总量达753.95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7倍,实现持续赶超跨越,上升到全区第12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5%,总量达74.04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6倍,排名晋升了两位,排全区第12位。经济总量实现从长期排名末位到首次晋位升级的历史性跨越!  

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跨越。5个县(区)全部摘帽,2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从13.88%降至0。全面小康建设实现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全摘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跨越。自治区出台实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贺州首次跻身全区发展战略前沿。2018年全力东融以来,引进大湾区项目632个,“双飞地经济”模式助力贺州加快腾飞,三年来GDP年均增长9.2%,排全区第一。高铁动车公交化开行,“县县通高速”全面实现。全力东融成为了建设壮美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生动写照,发展格局实现从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动能呈现根本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十二五”末的23.7:34:42.3调整为19.1:34.2:46.7。68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8个。战略性规上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预计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8.4%,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发展动能呈现从更多依赖高耗能资源型产业到“四新”型绿色产业加速崛起的根本性变化!  

创新驱动呈现根本性变化。基本完成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等22家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新增39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76项。创新驱动呈现从政府鼓励创新到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性变化!  

人居环境呈现根本性变化。获批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空间规划。预计城镇化率47.5%。市民中心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保持在全国前30名。入选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评“世界长寿市”、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国际健康长寿论坛永久落户贺州。人居环境呈现从传统的“小县城”到宜居、宜业、宜游长寿市的根本性变化!  

五年来,我们努力让百姓过上更满意的生活。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保持在80%以上。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2.2万人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2%、9.4%。新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94所。贺州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在98%以上。安全生产、防灾救灾成效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人民更满意的政府。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守国务院“约法三章”。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出台政府规章2部。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加强审计工作。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根据《中国共产党贺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编制了《贺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至9%,力争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1万吨,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13个方面任务的落实:(一)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二)大力建设科技强市。(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七)着力提升投资消费拉动力。(八)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九)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十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贺州。(十三)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三、2021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铆足全力推进产业振兴行动  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启动制造业攻坚突破三年行动。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工业发展的400亿财政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向工业,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加快推进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花岗岩一体化、绿色织梦新城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启动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两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争创国家、自治区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区。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发展,大力培育规上企业、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力争新建成4个自治区级示范区,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行、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四上四新”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全力推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重点支持亿航智能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力争每年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四新”企业50家以上。  

(二)精准加力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强化东融政策落地。充分释放17条东融政策红利,有效承接11项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做好自治区“飞地经济”合作区申报工作。推动东融发展规划与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划、大湾区区域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启动贺州黄姚机场项目预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争取将机场选址上报民航局审批。加快推进信梧高速、连贺高速、永贺高速贺州支线等项目建设。争取洛湛铁路电气化复线扩能改造,贺梧城际、碳酸钙铁路专用线等项目纳入自治区及以上规划。加快马江集装箱港口及物流综合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深化精准有效招商。深入开展“湾企入桂”贺州行动,持续深化精准定向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额1300万美元以上。重点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的企业和项目,力争引进湾企投资项目5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打造金融东融模式。重点开展面向大湾区企业的招商和金融合作,精准对接和引进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推动资金运作、技术转移、以商招商和融合发展,构建金融东融“贺州模式”。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  

(三)尽锐接力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开展新一轮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补齐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  

实施乡村主导产业“强弱项”行动计划。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提升良种培育技术能力,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实施乡村关键环节改革“求突破”行动计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强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  

(四)持续发力上项目扩投资促消费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谋划推进102个以上自治区级、532个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实现平桂区大数据云计算生态科技产业园等110个项目开工,市东融广场等56个项目竣工,加快广西数字贺州产业园等175个续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70亿元以上。做好191个预备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重大工程“两新一重”项目。谋划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45个以上。  

持续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着力打造贺州“日新夜异”消费样板。迅速恢复“日经济”,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旅游行业加快复苏发展,力争全年全市旅游总消费、旅游总接待人数恢复至常年水平。加快点亮“夜经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拓宽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五)蓄足内力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着力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做优存量、扩大增量,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镇园合一”管理模式。以九大市属工业(产业)园区为主体,在“1+3”改革基础上扩增为“1+4”改制。  

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大做强主业,做专做精延伸业,做实做好新兴业务,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1家以上国有企业达到2A信用评级。规范项目投资行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坚决”措施。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国家级碳酸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火炬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生态产业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孵化器。深化与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探索发展“飞地实验室”“飞地研发中心”和人才“飞地”,促进大湾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贺州。  

(六)巧借外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继续深化“三路两片区”改造和全面提质,重点开发打造贺江城区段“一江两岸”城市经济带。建设城市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打造广西智慧化管理示范城市。加快通信、电力、迁改等项目建设。强化黑臭水体治理,争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市和国家排水防涝治理示范城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中心城区、县城与城镇在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衔接,打造富贺一级路通道经济带。以“五网”、新基建等项目为依托,加快县域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和提档升级。持续推进4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特色小镇建设,加速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打造生态贺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平桂区控源截污工程,继续开展贺江城区段综合整治。深化“河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林业资源监管和保护。加强建筑工地等扬尘治理,抓好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专项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七)凝聚合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新增外出务工总人数达1.6万人次以上。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实现看病购药“一码通行、无卡就医”。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贺州第三高级中学等中心城区公办学校项目,积极筹建贺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贺州技师学院。抓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建成乡镇公办幼儿园16所。  

推进健康贺州建设。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城东分院、市妇幼保健院搬迁等项目。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建设改造各类公共文化场馆,重点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强古村古镇及民俗文化的保护利用。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在城区合理布局体育公园、小型全民健身广场等设施,建设一批城市滨水绿地休闲项目。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平安贺州”“法治贺州”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禁毒重点整治,防范化解个人极端案件事件风险。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对全市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纵深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虚心听取和采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强化审计监督。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三公两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国资国企、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  

加快建设高效政府。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力争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面完成2020年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提升精文减会成果,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推动落实机制。规范督查检查,完善绩效考评。  

新征程孕育新机遇,新起点当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推动贺州持续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