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录】李大亮:生命相托 永不言弃

贺州先锋     2021-09-23 08:53     浏览:7414


李大亮,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贺州广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中国共产党贺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回望这21年的从医生涯,李大亮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医生,一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二要专业技术过硬,三要能够换位思考。

01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是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而重症医生则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医生中的特种兵!

2000年毕业后,李大亮满怀憧憬开始了从医之路,做了几年医生后他明白,在很多重症病人面前,面对家属痛哭的哀求,他除了安慰什么都做不了。为了改变现状,2007年他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重症医学。

进修回来后,他开始ICU的筹建工作。2008年,广济医院的ICU成立了。当时医院只有3名医师,4张病床,设备不足,条件简陋,那时他才32岁,是医院里资历最浅的主任。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那段时间,几乎没有重症病人转入ICU,科室的人开始动摇。但他没有放弃,没有病人他就带着大家培训学习充电,一遍一遍模拟抢救场景。

科室开科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人重症哮喘发作,无法呼吸,全身紫绀,在转入重症医学科途中的电梯里,老人心脏停止了跳动,很多人都觉得救活的机会非常渺茫,亲属也对他说:“医生,你们尽力就好了,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后事”。患者进入ICU后他们立即展开了抢救,经过他们的努力,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健康出院。在转出重症病房时患者家属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的内心顿时感到无比的幸福!

02

要有过硬专业技术

李大亮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抗战,这不仅要求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随着抢救病人的增加,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是有很多患者没有办法抢救回来。为了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救治能力的突破,2014年,他再次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学习。

进修回来后,他带领团队开展了血液净化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重症超声技术等20多项重症专科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贺州在这些方面的空白。技术的创新使他们的救治能力不断提高,截至目前,他们的团队已成功抢救各种危重症病人共计6000余人。

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曾先后获得贺州市工人先锋号、贺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他知道,想要救治更多的重症病人,光靠一个人、一个单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他跑遍莲塘、贺街、桂岭、开山等乡镇,为基层医院做技术培训,从2016年至今,培训学员近1000人。当他看到一项项急救技术在基层医院落地生根的时候,他感到无比高兴。

03

要能够换位思考

2008年,广济医院接诊了一位1岁半重度烫伤的小女孩,小女孩下半身不慎被滚烫的开水烫伤。由于家庭困难,家人选用土方治疗,后来小孩并发了严重创面感染、呼吸衰竭,奄奄一息才送到医院治疗。由于年龄小,烫伤面积大,感染严重,救治难度非常大。李大亮和科室团队立即展开抢救,患儿病情终于平稳。但是,后续还需要做十几次植皮手术,随时都有再次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死亡,治疗费用很大。小孩的母亲含着眼泪对他说:“李医生谢谢你救了我女儿,但是我家里太困难了,只能选择放弃她”,说着说着,就捂着脸痛哭起来。

他知道,一个母亲没有天大的难处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孩子。当他看着小女孩,又想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儿,他坚定不能放弃,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年幼生命消逝。于是,他积极与医院协调沟通,最后医院同意让孩子继续留在医院救治。

这一留就是六年多,从此他们科室多了一个女儿,他们每天24小时监护她的病情,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教她读书、画画、写字,不让她错过学龄前教育。为了让患儿彻底康复,他们多次带她到南宁、北京、西安等大医院求医,解决她气管塌陷的问题。在患儿8岁时终于治愈出院,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李大亮深刻体会到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面对病人,他们要换位思考,力所能及的去帮助患者,让他们感到温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继续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努力为贺州百姓的健康贡献力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