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林镇:“魅力客乡”特色党建促乡村振兴

贺州先锋     2021-09-28 10:24     浏览:4908


“依托粤桂协作,我们基地采用高密度生态养殖技术,建成帆布容器鱼箱18个,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季节,每个箱体产量在3000-4000斤,每斤利润3块左右,一年能养3-4期,可以为村民增收50多万元……”在昭平县樟木林镇三江村高密度生态养殖基地,阳光透过遮阳布的小孔,洒在金背禾花鱼尾掀起的微波上,三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先可欣喜地介绍生态金背禾花鱼养殖项目。

今年以来,樟木林镇按照县委“一城三芯五轴线,提质提速创新局”战略布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围绕打造“振兴热土、东融阵地、幸福客乡”的发展新定位,以“魅力客乡”特色党建为抓手,重点在强支部、兴产业、优治理上下功夫,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强,发展好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樟木林镇党委依托村“两委”换届,重点在头羊的“选种”、“培育”上下苦功夫,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14个村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其中致富带头人12人、退伍军人1人,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11人,选优配强一批善引路、能致富的带头人。

加快推进乡镇“一支部一中心”建设,将18名青年人才纳入镇乡村振兴人才中心培育,组织镇班子成员以“1+1”结对帮扶模式进行培养,切实把各方面人才吸纳进党员队伍。积极打造三江村党支部、潮江村党总支部党建示范点,选树了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黄方玉等一批优秀党员、挖掘叶年服等一批优秀党务工作者,为全镇其他“头羊”树立典型群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开展“村事村办、党员揭榜”活动,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四议两公开”设立和认领民事调解岗、卫生监督、志愿服务等岗位54个,开展各类专项活动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注重运用“学习强国”APP,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镇共获有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1个,“四星级”党组织1个,“三星级”党组织2个。

 

产业旺,群众富

乡村产业发展在于特色、在于创新,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带动振兴。樟木林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党支部+农产品+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将技术、资金、项目向产业集聚,大力发展优质稻、鹧鸪、蜂蜜、蔬菜、生猪养殖、茶籽油、高密度生态养鱼等特色种养产业,解决乡村产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发展方向不清等问题。同时依托粤桂协作平台,以合作社和基地为辐射源,把产业创新与地方特色结合,实现古莲蜂蜜、岩口高岩大头菜、平田砂糖桔、樟村茂谷柑、樟林山楂芽茶、三江村高密度生态养鱼基地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樟村村、古莲村依托粤桂扶贫协作,实现“腾笼换鸟”,发展鹧鸪养殖,并全力打造鹧鸪养殖场冷链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产业扶贫全产业链;九如村与企业合作经营,带动群众种植红薯,并开发脱贫人口就业岗位20个,有效的促进农户增收;水龙村推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成功打造绿叶家园客家民宿品牌,同时利用绿叶家园民宿优势带动周边农特产品的销售,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助推了特色产业培育发展。

 

治理优,乡村美

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将组织建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党员积分管理,加大“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群众互动”机制建设,形成良好的党建引领氛围、推进乡村治理。重点推进自治催化“三治融合”,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民议事会、乡村振兴建设会等机制组织,探索成立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族长、新时代乡贤组成的“五老一新”乡贤队伍,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累计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100余次、近500余名群众投身乡村建设。开展法治规范“三治融合”,通过法治进村、进户、进校园、“一村一警”、村广播、张贴标语、建设法治宣传长廊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宣传,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150余次、开展各类专项活动3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推进德治培育“三治融合”,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建立“村委+乡贤”红白理事会,引领乡风文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