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铸乡村振兴之魂谱乡风文明新韵

贺州先锋     2021-10-19 08:52     浏览:4259


征途漫漫,脱贫硕果盈枝满怀;日夜兼程,奋斗路上扬帆起航。

贺州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贺州市“两会”也提出,要加快健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

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把乡村精气神提起来,铸牢乡村文明之“魂”。

提气质 乡风润民心

“文化铸魂”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更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培育新时代乡风文化,既留住乡愁,又弘扬传统,更要重塑文化。

在八步区贺街镇香花村出水莲花屯内,写着“讲文明,树新风;不攀比,无烦恼”“不铺张,不浪费;好传统,人人晓”等宣传标语的彩色墙画格外显眼,画着“耕读传家”“父慈子孝”“邻里守望”等祖传家训的漫画与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标语融合于屋舍之间。

好习惯养成了,好风气形成了,乡村不仅有了“颜值”,也更有了“气质”。香花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精心绘制“会说话”的“文化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图为八步区贺街镇香花村出水莲花屯农房的“文化墙”

近年来,贺州市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全市100%行政村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和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

目前,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398个、文明乡镇48个,自治区级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5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县1个。

多形式 文艺养精神

好乡风的形成除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艺活动带动。

中秋前夕,在平桂区沙田镇小凉河庄园,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乡村音乐晚会,歌舞声、观众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文艺活动进乡村,乡村生活更有味道。”沙田镇马峰村村民丘记存说,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晚上河边、庄园都有夜市,附近的村民会不约而同地来庄园跳舞、唱歌,“我晚上也会过来散散步,听他们唱歌。”

马峰村村民丘冬秀说:“这次晚会很有特色,特别是瑶族舞蹈和篝火晚会,展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2021年贺州农民“共团圆·庆丰收”暨“文兴贺州”文艺轻骑兵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现场

近年来,像这样的文艺表演在贺州大大小小的村落接连上演,给各地村民献上了一场场视听盛宴。贺州市发挥专业团体、社会团体以及村级文艺队伍的作用,组建了一支支小而精的文艺宣传队伍,用接地气的方式把文化文明送到基层,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聚共识 党建扶志气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更要淬炼思想“筋骨”,让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如何把党建引领和“文化铸魂”结合起来?贺州市选择了从非遗技艺破题。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习总书记来发话,‘九个必须’要牢记,实现复兴我中华”。近日,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同胞用他们独有的蝴蝶歌,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蝴蝶歌曲调清丽优美,宛转悠扬,悦耳动听,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川瑶族群众用蝴蝶歌原生态二声部的唱法,以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艺术,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到家家户户。

在八步区铺门镇,“茶姑调”是当地百年传承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镇创新学习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非遗项目表演中,到人群集中的小广场、各村(屯)树阴底下说唱,利用非遗项目讲述百年党史,以群众喜闻乐见、更接地气的方式,宣传乡风文明。

方言歌谣传遍了贺州的田间阡陌,更唱进了百姓心中,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用先进文化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新时代新起点,唯有抓好乡村文明建设,将文明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文明之花遍开,才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黄筱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