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丨夯实信仰之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2-01-18 15:40     浏览:13418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高中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7岁的马克思坚定地选择了“为人类而工作”,选择了一条追求真理之路。

如何追求真理?马克思并没有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寄托于乌托邦,而是坚持“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深入考察人类历史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共产主义信仰的建立打下深厚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完成了追求真理、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斗争的毕生使命。

面对19世纪德国纷繁复杂的思想流派,马克思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行理论选择。1841年,在完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虽然仍受黑格尔影响,但他已经对这种哲学产生怀疑,在一些问题上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面对“物质利益的难题”,他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了“唯物史观”。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一真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注重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探索与建构过程中始终注意的问题。1880年出版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不仅根植于英、法、德的经济、政治和哲学理论,更批判继承了全人类的优秀思想成果,科学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还坚决同向资产阶级妥协的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各种机会主义作斗争,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引向革命轨道。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追求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为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崛起与奋进、光荣与梦想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为了救亡图存,青年毛泽东立志“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他曾经“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曾经阅览同盟会的《民立报》。通过接触《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最终选择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旗帜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包含着深刻道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确立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坚持固本培元。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理论认同转化为信念信仰,就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保证真懂真信真坚定。

坚持追求真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并成功指导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徐若菲)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