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根本遵循

《求是》     2022-02-07 09:47     浏览:13902


《求是》杂志编辑部

“百年大计!”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饱含深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上了“开学第一课”。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高度深刻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中青班每期开班式,我都来讲一讲,主要是同大家谈谈心,对大家提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次出席开班式并亲授“开学第一课”,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3月1日,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2019年9月3日,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2020年10月10日,强调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2021年3月1日,强调要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2021年9月1日,强调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怀着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从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六个方面,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才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要做什么样的干部、怎样做可堪大用的干部等重大问题。

年轻干部的“成长手册”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我们党一贯重视选贤任能,不断探索总结培养接班人的有效制度。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等等。

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1990年3月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他就撰文提醒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系统阐明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

——如何培养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1966年2月,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播发,焦裕禄的名字传遍千家万户,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和全体党员干部崇敬的榜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上图为2017年8月9日,党员干部在焦裕禄干部学院聆听焦桐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摄);下图为2014年5月5日,干部群众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观看“干部十不准”展板(新华社记者 朱祥/摄)。

 

——如何选拔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能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注意补充新的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如何教育管理监督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

初夏时节,江西于都这片红色热土,生机盎然。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会见了几位耄耋老人——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

“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在次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全党同志更加坚定地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段时间里,受各种错误思想和糊涂观念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了”;“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央党校的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从事关党的兴衰成败、事关队伍建设根本的高度,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对年轻干部的首位要求,明确指出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为干部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党一旦丢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和精神纽带,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难逃失败的命运。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强调:“对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不要语焉不详,不要吞吞吐吐,而是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谷文昌在福建省东山县工作14年间,带领东山人民与风灾、旱灾抗争,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发展生产,把一个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生机盎然的东海绿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谷文昌,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图为2019年7月1日,党员干部在谷文昌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 东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许照临/摄

 

“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入党宣誓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铮铮誓言。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视剧《觉醒年代》、革命先烈李大钊、党的一大代表等事例,深刻阐明:“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总书记进而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

“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理想信念坚定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并用《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用陈毅同志忠诚于党的事例,生动阐明:“对党忠诚就是要这样,无论顺境逆境,都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

和平时期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标准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四个能不能”,即“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针对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不愿意到“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的问题,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种态度就不能说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了”;“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而不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

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一条我们党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贯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红线、生命线。正是由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我们才成功走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明了科学方法。

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改革开放之初,他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为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图为1996年杨善洲在大亮山林场窝棚办公(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的基本功;只有把调查研究做好做实,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了表率。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总书记对如何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二是“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三是“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

“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敢不敢、能不能实事求是,是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1943年,习仲勋同志任绥德地委书记时,了解到绥德师范学校审干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感到非常痛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慎重提出要把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立场问题区分开来,避免审干工作中的“扩大化”错误,并向党中央和西北局如实反映了有关情况,建议党中央及时制止“逼供信”、纠正“左”倾错误。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冒着很大政治风险的,习仲勋同志甘冒这个风险,就是因为他认为对党忠诚就不要说假话,“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明确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予以重申,强调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深刻分析一些干部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源,指出:“那些见风使舵、处事圆滑的人,那些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人,那些花拳绣腿、不干实事的人,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有私心杂念在作祟。”他还从正反两方面深刻阐明,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对党和人民事业有益,对个人健康成长也有益”。

有作为就要有担当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意大利期间的肺腑之言,感动人心。

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群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利益,不畏一切挑战和风险、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黄文秀这样的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才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勉励年轻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重要准则。

“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全党讲述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警醒全党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讲述西晋王衍的反面事例,并对现实中那些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提出严肃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理直气壮地支持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干部,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廖俊波始终信念坚定、不忘初心,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常年奔忙在项目建设、园区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一线,从不利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以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赢得了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图为2014年4月18日,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调研农村党建工作。 新华社发 徐庭盛/摄

 

“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事总会面临风险,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的事。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现实中,有些硬骨头不好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还可能要担风险、担责任;有些难题牵涉面广,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却又必须破题、解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共产党人该如何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故事,以切身经历为年轻干部讲明“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做事要有魄力,为官要有担当”这样深刻的道理,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干事业、抓改革,必然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动一些人的奶酪,以致引发一些争议。这样的情况,现实中并不少见,怎么办?总书记强调,“因为怕争议而缩手缩脚,该干的也不干,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对认准了、实践也证明是对的事,要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同时最大程度争取理解和支持,虚心接受合理意见、积极改进工作,“坚持下来了、做成了,争议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

1880年,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在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斗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和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带有斗争的鲜明品格,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正是因为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我们党才能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火焰;才能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闯关夺隘,战胜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才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才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进一步为年轻干部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能否坚持原则,是衡量共产党人的党性观念、品行素质、能力作风的政治标准。对一些干部“对政治原则问题含含糊糊”、“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开明绅士’”、“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肃批评,指出这些都是同党性原则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纠正。对奉行好人主义、当“好好先生”的现象,总书记予以深刻剖析,指出“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出发点就有问题,“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强调共产党人“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

“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干部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常常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他以当年黄克诚同志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的事例教育全党:“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

“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毛泽东同志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鲁迅先生说:“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年轻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重大斗争中去,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500多万名党员,并能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明的纪律保障。

我们党成立伊始就突出强调党的纪律,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党章都把纪律摆在重要位置,为百年大党注入了纪律严明的基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辽沈战役期间的“锦州苹果、一个不拿”,中央“进京赶考”前提出的“两个务必”、“六条规矩”,解放上海后的“露宿街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了人民信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给领导干部敲敲纪律规矩这个“木鱼”、念念纪律规矩这个“紧箍咒”。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把不住自己,走上违纪违法的邪路,那就辜负了党的培养和信任了。从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他再次向全党特别是年轻干部发出“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谆谆告诫,要求“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首先要有敬畏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干部我行我素、顶风违纪,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透彻点明了要害所在:“他们不是不知道纪律规矩,而是根本没有敬畏之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并用“四个不能”为年轻干部划清底线: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

“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明代理学家薛瑄久居官场,勤廉从政,他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这三种境界,与我们现在常谈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总书记还以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为例,教育引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看得淡、放得下“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的教诲,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真正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套“干部必读”丛书,那是我们党在“进京赶考”前编写出版的学习读本。

这12本马列主义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审定出版。毛泽东同志评价说,“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提出明确要求,对“学什么、怎么学”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年轻干部“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对新时代年轻干部提出了新的“劝学篇”。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图为黄文秀到村民家走访,主动帮村民干农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勤学苦练,首先是“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并提出“三个不能”的明确要求:“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屑学习,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放松学习,不能为了装点门面、应付学习。”

勤学苦练,其次是“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

勤学苦练,再次是“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

勤学苦练,最后是“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涉及面很广,领导干部也不是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年轻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嘱托,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建功立业!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