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悟初心、作表率】唱好人才协作“双城记”

八桂先锋     2022-02-18 00:04     浏览:13974


唱好人才协作“双城记”

贺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邓婉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这不仅赋予了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也给周边地区发展带来强劲东风。广西贺州市作为西部地区邻大湾区最近的城市,不能自娱自乐唱“独角戏”,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化粤桂协作,借势借力错位发展,通过人才共育、产才联动、政策协同等举措,破解人才虹吸之困,全力唱好湾贺人才协作“双城记”。

聚焦“联”

搭建人才共育新平台

贺州市打造一批东融名师工作室

湾贺人才协作“双城记”,核心是人才共享,“联”才能走深走实。从需求端看,“联”是共需,也有共识,只有错位才能对位。人才流动的不均衡性,形成了发达地区“人才高地”与毗邻西部地区“人才洼地”的层次错位。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拓展发展新空间与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更为广阔的腹地,必然会向内陆纵深发展。要正视西部地区与大湾区人才结构的差异与特色,在“联”字下功夫,找准双方人才协作的利益共通点,发挥好区位优势,借智借力大湾区,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把“错位”变“对位”。从供给端看,“联”有基础,也需互补,只有深化合作才能携手共赢。近年来,贺州已与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和深圳专家人才联合会等6所高校和5家智库签订合作协议,湾贺人才协作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足够的政策空间。要以市校合作为突破口,通过“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借智借力,既让大湾区高校、智库、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在后发展地区找到实现价值更大化的“坐标”,又积极引导大湾区人才资源、项目、资金、信息等各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共享使用,协作推进贺州高质量发展。同时,定期选派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赴大湾区学习交流,促进本土人才思想观念、格局视野、能力水平与大湾区对接,提升内生动力,推动本土人才队伍建设“输血”和“造血”同频共振。

突出“转”

找准产才融合着力点

贺州市青年人才揭旗出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湾贺人才协作“双城记”,动力是产才双融,“转”才能找到共赢契合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转”才能赶上潮流。由于用地指标、企业成本和产业转型的内在要求,大湾区人才、产业等必然外溢。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容量、土地资源承载力、市场空间等优势明显,将成为湾区产业、人才落脚的首选地。要做好“转”的文章,主动承接湾区智力转化、产业转移,实现产才融合,踩准时代发展的节奏,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转”才能弯道超车。要用好世界长寿市金字招牌,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吸引大湾区企业、人才转移贺州发展,加快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集聚。针对大湾区人才急需成果转化“试验田”和西部地区产业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探索科研孵化前台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后台在西部地区的飞地模式,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大湾区设立人才飞地,组建创新创业研究院、新经济新业态育成中心等飞地实验室,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卡脖子”问题,着力推动基础较好的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与大湾区科技创新企业共建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推动形成“人才—科研—技术—产品”创新链条,努力成为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区。通过“外设人才飞地、内建转化基地”的方式,持续深化与湾区高层次人才的交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实现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聚人才。

贺州市驻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人才飞地、利升人造石材飞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才飞地、贺州市驻深圳经贸联络处人才飞地

敢于“破”

构建政策协同新机制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唱好湾贺人才协作“双城记”,关键要搞好政策协同,破立并举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随着粤桂协作深入推进,两地产业衔接、项目合作愈加频繁,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等需求更为多元。要抓住粤桂协作“窗口期”“红利期”,对标对表大湾区编好湾贺双城人才协同发展蓝图,打破地域限制和制度壁垒,推动人才互认,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在思想上要敢于破坚冰,打破地域限制,树立“只要有利于推动发展都欢迎”的人才理念,营造“大湾区人才外溢下一站就是贺州”的良好氛围,主动对接大湾区人才政策,推动探索湾贺人才评价互认,推行湾贺“人才绿卡”,促进跨区域人才流动更便利。在机制上要敢于破瓶颈,解决产业协作衔接不畅、人才创新发展环境差异较大等问题,通过党建联盟、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引导人才随平台流动,探索推行贺州与湾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撬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互相流动和集聚,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共用。在政策上要敢于打破壁垒,构建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推行人才创办企业“一业一证”、经营许可信息“一码覆盖”“一证准营”、审批事项“跨省通办”。尤其要精准制定人才个税优惠奖补政策,让来贺企业核心高层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及创新创业团队缴纳的个税低于湾区城市,释放诚意满满的政策红利,为粤桂人才协作纵深发展、互利共赢营造良好生态。

贺州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