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关注 | 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党建引领 “撂荒地”变“致富田”

贺州先锋     2022-04-17 21:34     浏览:6138


近日,人民网对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唤醒村级集体经济的“沉睡资产”的经验做法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马东村的“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4月初,雨过天晴,在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村看到的是成片已经耙好等待插秧的土地,再过10天,这些土地就可以种下今年第一季稻谷了。“谁能想到这300多亩土地曾经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现在经过盘活土地资源,将建成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撂荒地’一跃变成‘致富田’。”马东村支书陈庆初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针对广大农村存在劳动力外流、大量土地撂荒等问题,近年来,平桂区创新践行“党建+”理念,打造马东村“党建引领”实践模板,自下而上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做实土地流转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唤醒村级集体经济的“沉睡资产”,促进粮食增产、乡村振兴和村民致富增收。

强自治,一组三会解民忧

2018年,马东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由于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300多亩的良田一度被丢荒。在思考如何利用撂荒土地发展产业等问题过程中,马东村党总支部根据地理特征、产业发展、群众需求等,因地制宜推行屯级“一组三会”(党小组、户代会、理事会、监事会)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趁势谋划激活生产要素发展集体产业。马东村党组织按照“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原则,牛岩片和新营片党小组通过召开会议研究提出如何发挥高标准农田的效益初步意见和方案,户代会对党小组提出的意见和方案,进行讨论、表决,一致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企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同时通过理事会落实执行、监事会监督指导,有效凝聚起群众自治的合力,促进“撂荒地”问题的解决。

“‘一组三会’就像党员干部和村民间的黏合剂,把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党员李诗英感慨。

强宣传,党员带头冲在前

“以前对流转土地存在种种担忧和顾虑,不知道到底多少钱把土地流转出去才合理,也怕流转土地被抵押、遭没收。不过还好有村委的干部一遍一遍地对我解释政策,后面打消了顾虑,就把搁置的5.15亩土地全都流转出去,现在坐着就有收入了。”村民唐世良谈起“要我流转”到“我要流转”思想转变的经过,感慨万千。

面对流转土地想法不坚定的少数群众,马东村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全面推进”,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做宣传、解难题”行动,村“两委”干部坚持把工作做到家,耐心逐一解答群众问题,引导群众进入集体经济“股民”的角色。同时,党员带头签字流转土地,削田埂、筑新基,彻底消除群众顾虑,变“看人流转”为“我也流转”。经过宣传引导,短短半个月时间内,马东村按年租金500元/亩共流转收储土地300亩,在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对土壤进行改良、争取政策支持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升级后,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服务收益的方式,将其中200亩以650元/亩的价格转租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种植水稻,而另外的100亩土地则通过合作经营获得产出收益。

强产业,揭榜招贤鼓干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底线任务,现在土地流转起来了,集体经济项目谋划好了,要确保粮食播种的面积稳定和品质提升,还离不开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能领办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种植能人。”陈庆初认为种植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可忽视。

马东村立足实际,重点从水稻、现代设施农业等精心谋划集体项目,在区、镇党委的支持下,通过“揭榜招贤”的方式,采取“设榜+揭榜+定榜”三步举措,对向社会公开招引“能人”领办村级集体经济水稻种植项目。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包村组和村“两委”干部联席会研究决定设立“招贤榜”要求,以张贴公告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广而告之。揭榜人到村委揭榜,村“两委”干部、理事会、监事会的共同见证下阐述经营理念、模式,最后召开村“两委”联席会研究定榜。经过“揭榜招贤”,马东村引入贺州市平桂区菊峰媛家庭农场与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作,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在马东村建立水稻种植基地,推广优质水稻生产种植,以种植基地作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植优质稻规模,优先聘用本村及周边村屯困难群众就业务工,达到农户增收、村集体与企业增效“三赢”的目的。

“我们预估这个村级集体经济水稻种植项目预计每年可直接为群众增收35.2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9万元以上(含补贴),为新型农业主体营收15.8万元以上。”陈庆初话语中充满希望。(文字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图片来源:平桂区委组织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