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为民利民惠民“发力点”

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2022-04-19 11:22     浏览:1132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多做为民利民惠民的实绩。为民谋福、为民增福是党员干部的初心所系、使命所然,要把群众期盼作为干事创业导向,多做为民利民惠民之事,以响当当、沉甸甸的工作实绩取信于民、取悦于民。

怀着感情听民意,找准为民“切入点”。深入不到群众中去,听不到群众心声,收集不到群众意见,就不清楚群众的真实想法,不明白群众的所需所困所惑,工作自然就点不准穴位、抓不住重点。倘若深入群众,也仅仅是坐着“轮子”转,隔着“窗户”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样的做派不仅不能找准基层的症结所在,反而会让基层群众反感、痛恨。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找准为民“切入点”,不仅要深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怀着敬民之心、忧民之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到田间地头坐得住,面对群众粗茶淡饭咽得下,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与群众交流、唠嗑,在日常交往中将群众所忧所盼收入囊中,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扛着责任纾民困,瞄准利民“受力点”。服务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不能装装样子、摆摆架子,甚至挑三捡四、掂轻怕重,杨善洲退休后不要任何报酬扎根林场义务植树22年,袁隆平为实现“让所有人不再挨饿”的梦想终身研究杂交水稻,面对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始终身体力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是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情,党员干部要牢记责任二字重千钧,事关群众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不能遮遮掩掩、推诿扯皮,要找准责任的“受力点”,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最高位置,多思民生之忧、常谋民生之利、勤解民生之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践责于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刷新群众“幸福指数”。

带着目标聚民心,校准惠民“落脚点”。群众满意是对工作成效的最高褒奖,也是衡量工作好坏的价值标杆。廖俊波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仅用4年时间就把政和县发展成“十佳县”,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不能看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要看群众获得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校准惠民“落脚点”,必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聚焦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工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行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之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辉煌业绩。

(胡文彬  吉林省四平市委组织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