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磨砺成长要“到底”

共产党员网     2023-02-03 15:15     浏览:48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为年轻干部磨砺成长指明了方向,对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在基层和艰苦地区磨砺成长好比掘井,求得清冽之泉,就得一干到底。到底,方能真正推动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墩强信念、增长本事。

态度要“到底”,把群众工作的“坐标点”摆得低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提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成长期的干部而言,在基层和艰苦地区磨砺成长能不能到底,首先是态度问题。年轻干部怀揣着理想与对未来的憧憬迈进“农家门”,若只求“干了”,不求“干好”,难免中途“跑路”;若心性浮躁,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主意,凡事浅尝辄止,同样干不好工作。凡此种种,压力与迷茫往往使得基层“祛魅”。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说“性痴,则其志凝”,说的是创作过程专一,对作品负责、精益求精,才可能出精品力作。下沉基层也是如此,必须保持俯身向下的“姿态”、虚心好学的“心态”,始终如一把身上的“书生气”转化为端坐在群众身边的“乡亲味”,把“大学生”的身份转化为基层工作的“小学生”,坚持做出个样子,追求“到底”,这才是年轻干部应有的态度,才能真正汲取农村工作、群众经验的智慧。

方向要“到底”,把在实践中的“基本功”练得实一点。磨砺成长到底,前提是知底。勇气、决心固然重要,但弄不清往哪走,就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随手托起地里的糜子道,“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葫芦、油糕。”这是总书记浓浓为民情怀的清晰注脚,也是广大青年立足基层的工作定位。基层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只有民心顺了,才一顺百顺;民心安了,方一安百安。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身在基层,脚踩黄壤,要沉下心来躬身于实践,走进田间地头,观作物长势、看农村基建、听百姓声音;要变“我干什么群众就得接受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要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愿望为第一意图、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诉求。如此,我们才能对实际知底、对群众诉求知底,工作措施、服务方法才会有针对性,一干到底才能有支撑,进而在基层的“练兵场”上,获得群众的认可,练就能干事、干成事的“铁肩膀”。

服务要“到底”,把工作成效的“好口碑”叫得响一点。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工作成效好不好,最直观、最真实地反映在群众脸上、反映在群众言谈举止间。在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里,过“四关”、打水井、建沼气池、帮农户找猪……踏踏实实把步子迈在了基层的田野上,更真真切切帮助陕北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因此总书记也被梁家河群众亲切地称为“好后生”,“好”在梁家河的变化、更好在老百姓的心里。干部答卷,人民阅卷。群众的口碑是检验干部为民服务的一把“标尺”。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青年干部既选择基层,就要围绕当下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中梗阻”,直面矛盾不“缩手”,深入一线不“甩手”,扭住关键不“放手”。

年轻干部到基层磨砺成长离不开“到底”的谋划思路,也需要“到底”的执行力度。咬定了目标,就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底、见实效,想办法、有办法“掘深井”,从而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干出更多实绩。(石垣)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