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人才日益成为推动创新发展最宝贵的“活水之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抢抓机遇栽好“梧桐树”、用好“千里马”、搭好“凤凰窝”,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拿出“求贤若渴”的“识才”胸襟,绘出“金凤凰”,广开门路提升人才集聚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人才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地位愈发凸显,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更加清晰。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地各部门要着力打破唯学历、唯国籍、唯论文、唯年龄的“紧箍咒”,以“英雄不论出处,谁能干就让谁上”的开放心态,长远谋划、科学施策、精准发力,进行针对性的精准滴灌,确保把最适合的人才引到最合适的岗位。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拿出“真金白银”,亮出“真情实意”,把引才视野拓宽至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人才高地,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方式柔性引才,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优质资源,全力做大高层次创新人才总量,推动形成人才活力迸发的工作局面。
牢记“敬士如宾”的“育才”启示,绘出“千里马”,下足功夫激发人才创新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这些创新成就熠熠生辉,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确保这些“星辰”在科技创新领域发光发热。各地各部门要发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全面推行“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的育才模式,始终把人尽其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摆在重要位置。要通过搭建创业平台、优化政策环境、强化金融支持等措施,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定制班”定向培养、“实训基地”精准孵化,不断提高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让更多本土人才脱颖而出。
保持“人尽其才”的“爱才”清醒,绘出“梧桐树”,有的放矢涵养人才生态力。“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而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以宽广的胸怀汇聚四海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使人才发出光和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若想变“凤落梧桐”为“凤栖梧桐”,就要建好“梧桐园”,在宜业、宜居、宜家上下功夫,编织一张留才的温馨网络。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技能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力度,紧密围绕人才个人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并结合岗位实际需求、难易程度,把合适的人用在恰当的地方,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要不断强化激励保障,为人才提供户籍、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便利,全方位解决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氛围,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商务局 陈如亮)